親愛的ㄍ:
我們的時間好像被封印進名為臉書的罐頭,不是鳳梨口味的。為了確認我們沒有相見的日子有多長,我翻開我們上一次在messenger的對話紀錄時間:2013/5/16。我想,用虛歲算的話,我們就是十年不見的朋友。
想起妳是因為看完影集《她和她的她》,劇情關於一位女強人林晨曦遊走夢與現實,卻仍逃不過父權社會欺壓的懸疑故事。學生時期,妳曾跟我吐露苦惱於被老師追求的事,甚至對方為了妳要跟老婆離婚的那種陳腔濫調劇情。現在回想,我才意識到,同年紀的男女也許時常活在彼此難以理解的平行世界。有一晚在妳住處,我看著妳的手機不停震,連響15通,妳卻絲毫沒有接起的念頭,我問妳:「不接沒關係嘛?」 妳露出我看過最冷洌的眼神,把聲音縮起來說:「沒關係,我明天再回就好。」
去咖啡店探險是我們台北人小確幸。那時候「文青」ㄧ字還沒被濫用,我們帶著有點忐忑的心情,朝聖傳說中的「明星咖啡店」。吃著德國豬腳跟羅宋湯的我們,假裝自己也是大人了。也曾大老遠跑去北藝大的達文西咖啡,意外撞見那片夕陽映照下金黃色的關渡平原。師大的米倉咖啡已歇業,我趁關門前去回味千層麵,但其實只是想起我們在那聊了四小時停不下來的那晚。還記得我們最後一次見面的咖啡廳嗎 ? 店名叫Astar,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它活了下來,但我們的情誼卻消失,而我始終沒有再踏進去過。
妳的書還躺在我的書櫃,是蔡素芬的《燭光盛宴》,書我早看完,但不知如何歸還。我們曾一起讀《中性》,討論《戀夏500日》的愛情觀,看《一頁台北》裡,男主角忘記拔機車鑰匙劇情橋段時,相視而笑。當年我們看的綠光劇團《結婚結昏辦桌》,去年重映,已換一批演員,我卻在看的時候,想起當年的男女主角,黃韻玲、劉亮佐、吳念真對唱的畫面,而妳當時看完,眼淚一直流的畫面,我也歷歷在目,晃如昨日。
“We grow up, we grow apart. ” 當初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卻一直擺在我心裡。半年不見的日子,我們都以劇烈加速度的方式改變。在法國交換被文化洗禮一番的我,從廣告公司地獄被挖去世界級美商的妳,人生差距越拉越大。我們也不再談論藝文,話題進入薪水、福利、公司前景。只是對彼此太過熟悉的我們,一個眼神的閃失都逃不過對方的眼裡。我也忘不了,妳不停追問我第一份薪水後的失落神情。然後沒多久,妳就交男友了。後來的我,每次看楊德昌的《一一》,總會重新招喚起那一天。再後來,我看見妳結婚,生了小孩。我們的距離,也遠到連文章按讚都沒有了。
疫情期間,妳還好嗎? 我們曾一起去過病毒的發源地 – 武漢,跟中國當地大學生交流。那個炙熱的八月有戶部巷的熱乾麵、廬山、黃鶴樓,我們坐在華中科大校車的最後端,吸著夏夜的風,對岸的同學騎著腳踏車追在後面。當年認識的對岸大學生多數都已失聯,但真的希望他們都一切平安,妳也是。
寫到這裡,突然意識到妳是唯一能夠證明這些記憶是真實的人。我想等到今年5/16號那天,敲妳說:「嗨,十年不見的朋友,妳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