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 如果有誰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奴隸,他在自由中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
—— 《跳舞的熊》
《跳舞的熊》是報導文學,由波蘭記者沙博爾夫斯基進行採訪撰寫,紀錄保加利亞在跳舞熊文化被廢除後,圍繞在熊與其周邊人士的各種連鎖效應。如書名所述,這些熊多年來被人訓練跳舞,並以殘忍的方式豢養長大,毆打、牙齒被敲掉、熊鼻上掛著方便控制,如奴隸印記般的的鼻環,並從小就被灌飲大量酒精導致酒癮上身,只為減低他們的攻擊性。當2007年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這項文化被認定違法,熊被帶離他們主人身邊,重新到一個實驗中心學習自由。作者透過看著熊學習自由的過程,回頭看看各國在民主轉型過程的困難性。
這是作者第一次來台,原本是要在國際書展舉辦的講座,恰好遇到武漢肺炎,而另覓場地,其中一場辦在慕哲書店,現場座無虛席。作者開場先從自己在波蘭的成長經驗談起,9歲之前的他,不懂什麼是自由。那時候的商店常常只有nothing,是真的空無一物的那種,除了永遠都在的店員,賣著nothing。即使有,也是永遠的單一品項。那是共產主義下的波蘭運行計畫式經濟的社會。多元化商品則只存在於美元付款的商店,當他好不容易拿到人生第一條口香糖時,那種快樂難以計量,他甚至把一包十片的口香糖又各切了十片,打算花一年的時間慢慢享用。而一直到他10歲,他才第一次吃到橘子,12歲第一次吃了馬鈴薯。
波蘭與台灣類似,同樣夾在兩大強國之間,是蘇聯與德國的角力,甚至是戰爭爆發之處,而且國界還缺乏自然屏障。他談到民主化過程,除了經濟制度上邁向私有制及資本主義來襲,最大的改變莫過於歷史教科書及語言,在80年代,他們被教育蘇聯是最棒的國家,而在90年代,蘇聯則變成波蘭的佔領者,甚至因為反共的關係,蔣中正也在他們課本被描寫成抗共英雄。另外,原本的官方語言俄文也被波蘭文取代,以至過剩的俄文老師只能去當圖書館員。他認為自由帶來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地改變,人們只有透過不斷的改變去適應改變本身。
但自由的出現,讓改變的一代與失落的一代同時出現。而這本書的後半段則集中於採訪那些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被遺留、淘汰,懷念著舊時代,崇拜獨裁者,而無法前進的人們。史達林博物館員工們依舊以崇拜神的姿態,繼續迷戀著他,也懷念共產主義社會。老奶奶害怕加入歐盟的時刻到來,害怕到想死。作者甚至自己作了一個生活實驗,嘗試過一年老波蘭的共產生活,並寫成一本書叫《我們的小小波蘭共合國》,他試圖同理,當資產私有化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減少的事實,但他同時得面對一台永遠都修不好的汽車。整體來說,他認為這些人懷念且失去的是一種安全感,不用動腦、只需服從就好的生活。
現場的各種提問非常熱烈踴躍,有人提到如何與韓粉爸媽對談,想詢問作者在這樣的突破同溫層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好建議?結果出乎預料的,作者說他跟他爸因為政治因素,已經兩年沒有講話(大家笑了 XDD)。最後簽書時間,作者也很有耐心的一個個合照跟簽名,當他瞥到我手機外殼是史努比的時候,驚呼一聲『You like Peanuts ? cool ~ 』,這大概是我遇過最可愛的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