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殉道者街,有些人看到的是一條街,而我看到的是故事。——《885公尺的巴黎》
因緣際會去年在牯嶺街書香市集幫忙擺攤, 今年就單純地去逛。過去沒見證過牯嶺街的黃金年代,但也曾經歷舊光華商場地下書街的興盛,那個存在各種舊書及盜版書大混雜的地方。
去年因為南海藝廊要被學校收掉,一度要中斷停辦,在最後一刻因為里長的關係還是維持住傳統。今年則繼續挺進第18個年頭。除了萬年不變的郵政博物館作為入口的扛棒,整個市集可以簡單切成兩塊,一半以小出版社、文青型手作攤位為主,另外一半則是偏向社區藝文跟老出版社的舊書大拍賣。特別的是,有不少適合帶小朋友動手做的攤位,也吸引非常多親子來晃。去年在我們攤位體驗手作木湯匙的里長外甥,談到每年都會被抓來幫忙支援。從志工的組成可以看得出,整場活動是動員整個社區一起完成的大型嘉年華。
今年在逛的時候,遇到已歇業的旅人書房,沒想到會被店長認出來。小聊了一下,買了幾本書後,在隔壁的攤位『目前計畫室』停了很久。他們的販售物很特別,以古書跟自己設計的明信片為主。古書的挑選以封面裝幀設計的版畫作為主軸,而並非是書本身的內容。他們蒐集台灣40-70年代各種令人驚艷的版畫書封,看到那樣的用色跟構圖,對於這中間斷掉的美學演進覺得可惜,我也忍不住買了一本。另外,他們的明信片主軸繞著台北的一日生活。聽著他們推薦第一唱片行的水餃、竹葉日本料理、行動型理髮廳、一週一日限定的咖啡店等等,每一張明信片都承載著一則台北故事。想到去年在松鼠文化買的<深愛食堂>,其實一開始因為書名,完全沒有想拿起來看。但是在跟攤主聊了很久後買下,真的非常喜歡,是少數充滿情感的飲食小說。
如果一個理想的市集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邂逅。作為一位愛書人,在這個有靈魂的場域,應該能體會到這樣一期一會的美好。
Gary|透明蔬菜
一個小眾文化雜食者,在台北待快40年。喜歡這城的自由多變、黑暗與光明並行的慾望有機地生長。 -- 期許自己有一雙湖泊般地眼睛,看穿城裡的坑坑疤疤與奇形怪狀,那裏有山海、書店、影展、文化、台北味道、咖啡店,跟獨立的人,而我想沈浸並深陷在各種美好與陰暗的發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