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條河” 其實重點不單是談拔河比賽的熱血故事,而是受挫的人們如何拾回信心並重建心中的家。故事從八八水災家園及大橋被洪水沖垮的的甲仙說起,而導演及其團隊以紀錄片拍攝的角色悄悄的進駐這個準備從谷底爬起的村子。從甲仙國小裡拔河隊,那些帶來希望的孩子作為契機,將災難的河 轉換成凝聚自信的河,這樣的氣氛感染到大人身上進而影響了整個村。
在多數的人選擇離開時,留在家鄉的新移民女性成為本片另一群主角。她們默默的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及冷嘲熱諷。為了孩子,為了心中最重要的家,堅守自己的重要岡位。並將這樣的危機化為轉機,重朔外籍新娘在一般台灣人心中的形象。在離開自己的家以後,重新的找到自己的價值,真正的融入甲仙及台灣。
這部類劇情片的紀錄片,跟一般的紀錄片大大的不同的地方在於,整個拍攝團隊並非以局外人的角度進行攝影,而是進駐在當地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並完全地融入當地生活
在剪輯的一些片段中,導演除了試圖表達出個人對政府的不滿。更甚而之,讓我們看到拍攝紀錄片這件事,其實才是大大的凝聚整個社區的主因。
從不受重視的拔河隊的母女對談訪談開始,在鏡頭下的放大檢視下,母親重新的看到女兒的努力,其他家庭亦然。在鏡頭前的村民很自然的真情流露,讓孩子拔河隊的努力重新被看見。而後 ,幫外籍新娘補拍婚紗照,更讓整個團隊的影響力推到極致。而在最後一段 其中一位外籍新娘卸下心房,透過鏡頭緩緩述說自己對於丈夫病痛的擔心,除了讓人揪心外,更可見當地村民對導演的信任程度,很多人都在研究改如何進行社區營造及社會創新,我想這部片已經作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這絕對不是一部單純為煽情的電影,每個片段卻能讓你在心中默默的流淚。身處於也許是最壞的時代的我們,期許大家都能緊握心中的信念。
Gary|透明蔬菜
一個小眾文化雜食者,在台北待快40年。喜歡這城的自由多變、黑暗與光明並行的慾望有機地生長。 -- 期許自己有一雙湖泊般地眼睛,看穿城裡的坑坑疤疤與奇形怪狀,那裏有山海、書店、影展、文化、台北味道、咖啡店,跟獨立的人,而我想沈浸並深陷在各種美好與陰暗的發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