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條通顏色是黑色,搖搖晃晃,帶著慾望與酒。區域範圍由市民大道、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所架構,林森北路貫穿其中,成為台北市最獨特的街區,這裡有滿滿日式酒店文化的遺留。條通原是一片稻田,名為三板橋庄大竹圍。直到1912年(大正元年)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出的「市政改正計劃」成為街區改變契機,並遵循天皇即位之年,取名大正街。這裡曾是台灣高級社區的起源,甚至是台灣第一個幼稚園所在地。「條通」這名稱也來自日治時期,是日文「巷弄」的意思,依照京都棋盤式整齊劃一規劃,分為一條通至十條通。

臺北老咖啡店大略有兩大主要派別,南美、蜂大是早餐型咖啡店代表,小小條通裡則存在三間40年以上的老咖啡店,村亭咖啡、優の珈琲跟象牙紅都是簡餐型咖啡店。因為從小對咖啡店的想像就是把星巴克作為基本雛形,過去總把簡餐型咖啡店視為一種邪魔歪道,殊不知他們才是經典的老臺北文化。

象牙紅咖啡約於1983年開業,從長春路搬遷過來,現位於中山北路轉進森高砂咖啡店的八條通上,兩位阿姨從早餐賣到晚餐,全天無休撐全場。早餐是老派的西式早餐,午晚餐則是炒飯、烏龍麵跟簡餐定食的形式,同時供應多種餐點卻不馬虎。我常常在想,咖啡店風景多數時不由老闆決定,而是與客人透過食物與空間交陪後形成的飲食文化。進食、談話、打著電腦、類似的行為因為在迥異風格的店家、街區的不同,行程截然不同的聲音、景象及難以言喻的氛圍。


會發現象牙紅是在巷弄冒險亂闖走出來的緣分。當時跑老咖啡店的熱情稍稍降溫,卻被引領到這個不易察覺的小角落。初次端詳店外牆面列出的早餐跟晚餐菜單,有點驚訝地跟同行友人說:「這裡同時供應早餐跟午晚餐?」「這間開40多年?」「評論裡大家都說餐點好吃,感覺不是純吃懷舊情懷耶。」我像是看見新大陸那樣的興奮。

我想先看看白天的條通,嘗嘗這裡的早餐。象牙紅的裝潢獨樹一格,有老派的華麗又不失典雅感,進去的右手邊的牆面擺了各種古董,桌椅則是老派的大張矮桌椅,讓客人能好好的坐大位,桌子大的像是歡迎你點滿整桌菜。早上八點,大約已坐滿五張桌子,多數是一人或雙人的組合,沒有年輕人。有人看報、滑手機,也有人閒聊。比較特別的是一對看起來像是阿尼基跟辣女友的組合,感覺都是老客人、或是街坊鄰居。進場的左手邊是吧台,阿姨在這忙進忙出的點菜送餐。



早餐簡單的分兩種,果醬厚吐司或是可頌再配上火腿或培根蛋的差異,價錢一樣160元。我選了最經典的火腿半熟蛋,配上奶酥吐司。阿姨說要等一下,但其實上餐的速度很快。早餐的飲品有分餐前餐後,餐前是果汁,餐後可選咖啡或紅茶,這裡的咖啡是用虹吸壺沖泡的。蛋的熟度很剛好,火腿中規中矩,但沙拉是我不愛的生菜,少了能加分的部分。奶酥吐司跟大杯咖啡一起上,吐司也是不上不下的普通,最優秀的應該是咖啡,香味跟入口的口感皆舒服,價位也算便宜,但更值得的可能是配上這漾的空間氛圍,我邊想著應該找不到第二間咖啡店有類似的感受。


第二次來的是特地是為了吃簡餐,挑了晚餐的時間。我想吃魚,因為看到大家一直誇獎他們特別會燒魚。台式的魚料理一直是台北店家很少人願意花功夫去處理提供的餐點。象牙紅卻有琳瑯滿目的魚的種類可選擇,在我選擇困難之際,老板娘直接幫我推薦今日限定的魚,正新鮮的。


魚的大小比我預期的小了點,但這道魚真的意外的好吃,只是簡單煎過,但火候控制的好,讓我忍不住整條魚清理的清潔溜溜,配菜味道十足但又不過油,的確是媽媽的味道。唯一可惜的應該就是有點吃不夠,覺得自己點太少,還想配點肉絲。而晚餐時段的客人,其實很日常,沒有我想像中的喧鬧酒客,反而多數都是一人一桌,更適合來當個孤獨的美食家,默默地享受這頓晚餐,恢復活力。用完餐說聲:「謝謝招待。」



這裡的條通顏色應該是淡淡的米黃色。條通不只是酒店文化,也有老咖啡店裝載居民的日常。但外地人總有自己的成見跟誤會,在這即使眼見為憑都不可信的新世界,標籤化跟直覺理解是常態,如同我誤會林森北路的命名跟森林有關好幾十年。打開眼睛、親身體驗、翻閱資料,唯有這樣,我們更能沉浸在屬於自己的文化饗宴之中。
餐廳名稱:象牙紅咖啡
開業年份:1983年
消費時間:2025年/5月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35巷6號
營業時間:0800-2130
電話:02 2536 8827
每人平均價位:200-4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