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社子島少年行 – 真實裡的不真實

by Gary|透明蔬菜

社子島,一個被台北遺忘的邊陲地帶,即使我在台北住這麼久,也是在前年騎腳踏車才第一次踏進這塊化外之地。這個區域沒有高樓大廈,只有很多破舊的低矮平房,人煙罕至、有很多工廠,茂密的雜草以及迷宮般蜿蜒的小路,就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

一直有在追蹤『社子島少年行』的臉書,大概知道計畫起緣是從感受到這個區域少年看不到未來希望,然後發現其中幾位很喜歡改車,所以就從台中找了一位改車藝術家作為孩子們的老師(仔仔),進行社區擾動。

上週知道這部片上映的消息,非常期待,所以進戲院支持。片長40分鐘,我看完滿肚子火,一直在想我到底在火什麼,我以前看楊力州紀錄片不是也感動到不要不要的 ? 到底怎麼了 ? 直到昨天看到公視 紀錄觀點 播出紀錄片 <少年小趙> ,我才懂。

<少年小趙>是由導演杜海濱紀錄愛國青年趙昶通五年的成長紀錄,觀察一個愛國青年怎麼變成憤青的過程。所以紀錄片不可以拍成像是把劇本set好的熱血勵志劇情片,也不可以只爲了賺人眼淚,就畫面充滿只為了煽動情緒的鏡頭,或是只爲了服務標語(幸福,就是為了給人幸福)的影像啊,它應該要跟隨人的脈絡演進,提供導演自己的觀點,應該要隨時觀察拍攝對象與外在環境互動下的新發現跟改變,並找出改變的可能成因。

回到整個計劃本身,即使最後寄居蟹車多數都是靠仔仔一個人完成,即使最後只有陽陽一個人回來共同參與遊行,我仍然覺得是這個很成功的擾動計畫,對於仔仔給予120%的肯定。畢竟要一群缺乏自信的人突然地相信自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仔仔能先作的,就是展現出他對社子島的想像力給所有居民,包含這些孩子看。而陽陽在最後一直大喊仔仔也是社子島囝仔,就代表他已經被在地人認可。

社子島在外界看來也許荒蕪,也許死氣沈沈,但這樣不被看見、不受拘束的自由之地,也許才是更可能激盪出超越想像的一塊藏寶之地。

以上照片取自 社子島少年行 臉書粉絲頁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